一連五日的「2016 尼康香港青少年公開賽」已經接近尾聲,球迷們不難發現教練席旁邊經常擺著大大小小的攝錄機,這些攝錄器材,部份是球隊自備,除了用於紀錄比賽,供球員作檢討外,但原來當中有一組是屬於香港體育學院(體院)的科研團隊,拍攝比賽過程,是用作專業分析,所以科技已經成為運動競技不可或決一環。
近年體院會派出運動生物力學的人員到不同比賽場地拍攝,將港隊球員的賽事整合成數據,供教練、球員作分析及檢討。而且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。體院還會錄製其他對手的比賽,好讓教練作出針對性部署。香港男子青少年隊教練高禮澤稱:「體院同事會把錄影帶作詳盡分析及統計,例如發球進攻及接發球的得分率,正手、反手得分的百分比,以及防守弱點等,都會逐一分析。」他又補充,這樣可以幫助年輕球員決定比賽風格,並制定適當的訓練。
不少球員都會自備攝錄機,拍下自己比賽。本港15歲以下代表莊棨甯便是其中之一,他說:「此舉能於比賽後找出自己的問題,以及分析對手臨場的戰術改變,日後再對同類型對手時便得心應手。」
撰文、攝影:馮煒麟
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
|